政务公开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文化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四部重要文件

发布时间:2017-09-18[关闭][打印]

  9月13日,文化部召开2017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对近期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实施方案》《“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规划》和《“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等四部重要文件进行了说明解读,介绍落实安排,并介绍了文化部围绕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组织国家艺术院团开展创作和演出活动情况。

  文化部2017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实录:

  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主持人 喻剑南: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文化部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主要包括两项内容:

  一是请公共司相关负责同志解读近期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实施方案》《"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等四部重要文件。

  二是请艺术司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文化部围绕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组织国家艺术院团开展创作和演出活动情况。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出席新闻发布会的相关领导同志:文化部公共司陈彬斌副司长,文化部公共司白雪华副司长,文化部艺术司吕育忠副司长,国家图书馆魏大威副馆长,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罗云川副主任。

  首先请公共文化司副司长陈彬斌同志对近期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实施方案》《"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规划》三部文件进行解读说明。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副司长 陈彬斌

  谢谢主持人!首先感谢媒体长期以来对公共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近期,公共文化领域有几个重要文件今天在这里集中发布。首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文化部会同中宣部、中央编办、财政部、人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科协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实施方案》。

  此外,文化部近期印发了《"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规划》和《“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

  我主要介绍法人治理结构和前两个“十三五”规划。

  一、《关于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实施方案》的有关情况。这个文件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而发布制定的。按照中央要求,文化部会同中宣部、中央编办等部门,在课题研究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于2017年2月启动了方案的起草工作,经多方征求意见和反复修改,先后报经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审批后,提交7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7次会议审议并通过,8月31日以中宣部、文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名义下发。这个实施方案主要是解决公共文化机构运行机制和体制方面的瓶颈问题,目的是为了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明确了法人治理结构的组织构架和运行管理体制。公共文化机构、服务对象和其他有关方面的代表构成,本单位以外人员担任的理事要占多数,行使对公共文化机构的决策权,负责本单位的发展规划、财务预决算、重大业务、章程拟订和修订等决策事项。大家可以看到,理事会的职责对照原来的管理体系有新的突破。管理层由公共文化机构行政负责人及其他主要管理人员组成,是理事会的执行机构,对理事会负责,按照理事会决议自主履行日常业务管理、财务资产管理和一般工作人员管理等职责。其他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作为举办单位指导组建理事会和管理层,负责对公共文化机构和理事会建设进行监督指导、绩效考核。

  二是强调了在推进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中要加强党的建设。方案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提出较为可行的操作意见,比如明确要加强举办单位对公共文化机构党建工作的领导,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配备方式,凡涉及公共文化机构改革发展稳定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事项,党组织必须参与讨论研究,理事会作出决定前,应征得党组织同意。

  三是明确了推进法人治理结构建设的相关配套措施。因为改革牵扯到体制机制的改革,方案制订了相关的配套政策。从落实人事管理自主权、扩大收入分配自主权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配套措施,如已完成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公共文化机构,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数额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主决定本单位的内部机构和岗位设置;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绩效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倾斜;鼓励具备条件的公共文化机构开展优惠的文化服务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这些配套措施有利于调动公共文化机构积极性,激发内部活力。

  四是明确了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稳妥推进的工作原则。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是涉及公共文化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系统工程,要求稳步推进,立足实际,分类指导,避免“一刀切”。方案规定了2020年前分两个阶段实施的工作步骤。2017至2018年主要由影响大、基础好的国家级和省级公共文化机构先行试点,已经开展试点的继续探索实践,体现了先行先试、典型示范的工作思路。2019年到2020年,希望用不太长的时间完成主要公共文化机构建立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取得实效。下一步,文化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我们将发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对各地的督导检查。

  二、《"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公共图书馆是传承人类文明、传播先进文化、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知识和信息的获取方式发生巨大改变,人们对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的阅读服务需求更加旺盛,公共图书馆从传统到现代怎么转变面临挑战。从国际来看,推动变革和服务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图书馆行业的普遍共识。我们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起草形成了《"十三五"时期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经文化部党组会审议通过,于今年7月正式印发。《规划》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是坚持正确导向。《规划》突出强调了公共图书馆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中所应发挥的导向作用,《规划》还专门就公共图书馆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工作进行了部署,发挥馆藏资源优势,加强对传统文献典籍的整理推广。

  二是彰显普遍均等。《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络更加健全,乡村两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建成,总分馆体系建设普遍实施,基本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持续提高,信息化、网络化等新技术普及应用,规划提出4方面重点任务,提出了11项发展指标,有助于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群众。

  三是注重实践操作。《规划》从实践出发,围绕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络、文献信息资源、均等化建设、新技术应用、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等8方面工作部署了重点任务,设置了24个具体项目,比如“流动图书车”、“城市24小时阅读服务空间”、“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等项目。

  四是推动转型发展。《规划》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变化,要求“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通过加强数字资源和新媒体终端适用资源建设,普遍提供互联网服务和移动终端服务。《规划》要求公共图书馆事业加快转型发展,提出要提高图书馆的专业化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社会。

  三、《"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规划》。古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自2007年以来,文化部等相关部门实施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十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今年年初印发的《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及《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等都对古籍保护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发改委“十三五”100项任务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也名列其中。《"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规划》,经文化部党组会审议通过,于今年8月正式印发。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古籍保护规划。《规划》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是明确工作方向。《规划》明确了到2020年的总体目标,包括全国古籍资源和保存状况基本摸清,珍贵古籍保护状况明显改善,珍贵古籍缩微复制和数字化成果显著,古籍保护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并从实际出发,对普查登记、保护修复、资源利用、队伍建设、标准规范等5方面具体工作划定了9个数据指标。

  二是突出工作重点。《规划》遵循古籍保护工作规律,坚持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有机结合,将古籍普查登记、分级分类保护、抢救修复等作为重点工作突出出来,加大对珍贵古籍的保护力度;坚持抢救第一,把握古籍具有易损性、不可再生性等特点,重点加强对濒危珍贵古籍的及时抢救和修复。

  三是注重实践操作。《规划》立足实践,综合考虑古籍保护工作特点和实际需求,围绕普查登记、保护修复、整理出版、数字化建设、保护制度、法规和标准建设等方面的重点任务提出了具体举措,一共设置了5个专栏16个具体项目,比如在普查登记方面设计了《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中华古籍总目》等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发挥引领作用,有助于古籍保护工作取得实效。

  四是加强统筹协调。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不光是文化部在做,有古籍保护联席会,由各个部门参加的。充分发挥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和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等现有工作机制的平台作用,进一步完善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部门协同、权责明确的古籍保护工作制度。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主持人 喻剑南:

  感谢彬斌副司长。下面,请公共文化司白雪华副司长解读说明《"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副司长 白雪华

  各位媒体界的朋友:上午好!今年7月7日,文化部发布了《"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下面,我就这个文件给大家作一简要介绍。规划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明确提出“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第二部分,从构建服务网络、加强资源保障、提升服务效能、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加强管理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

  第三部分,从组织部长、经费保障、队伍建设、督察落实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推进措施。

  总体来看,规划体现了四个特点:

  (一)突出落实中央政策和法律法规要求。2015年2号文件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刚刚出台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提出国家统筹规划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库,实现基层网络服务共建共享。 我们的规划是贯彻落实中办、国办文件和保障法的要求,力图在平台建设、资源建设、服务推广、运行管理和建设保障等几个方面把这些中央要求转化为具体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具体的落实举措。

  (二)突出解决矛盾和问题。目前,我国仍然存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不完善、重点工程缺乏有效统筹、社会力量参与不足、服务效能不高等突出矛盾和问题。《规划》提出了对基层数字文化设施进行提档升级,促进无线网络覆盖,统筹推进数字文化工程建设,建设基层综合性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建立群众需求反馈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等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三)突出改革创新。在公共数字文化供给主体上,《规划》提出破除政府单一供给的格局,积极促进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手段参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管理和服务。政府可能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购买社会上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为公共文化服务所用;在资源配置上,《规划》提出依托公共数字文化支撑平台,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拓展固定设施辐射范围、征询群众文化需求、评价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倒逼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能;在技术应用上,《规划》要求加强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科技应用,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形势,构建互联互通的服务平台,开展集成式、一站式服务,实现全媒体、多终端覆盖。

  (四)突出服务效能建设。《规划》提出开发在线互动的数字文化管理系统,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鼓励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机构利用各种新媒体手段,提高数字文化资源的传播效率。同时,明确要求增加对特殊群体的资源建设和产品开发,加大向贫困地区和特殊群体直接配送公共数字文化产品的力度,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规划》重在落实,下一步,我司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和督促地方落实相关任务:

  一是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通过组织专家撰写解读文章、录制培训视频、加强媒体宣传报道等方式,深化各地对《规划》内容的理解,为贯彻落实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把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重要督查内容,加大督查工作力度。同时,按照《文化部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管理办法》规定,组织开展每年一度的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年度考核工作,督促各地落实好《规划》。

  三是及时总结各地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创新经验,加大典型案例宣传推广力度,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作。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主持人 喻剑南:

  感谢雪华副司长。下面,请国家图书馆魏大威副馆长介绍《"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落实情况。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 魏大威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刚才,白雪华副司长已经把《“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的基本情况向大家进行了介绍。在实施过程中,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是由国家图书馆牵头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过去的5年中,在财政部、文化部的支持领导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积极推进,目前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基本已经形成,资源库初具规模,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对基层地区、西部地区数字图书馆建设有明显提升,促进了各级数字图书馆事业的创新发展,也助力了我们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十三五”期间,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建设目标是构建覆盖全国各级图书馆网络体系,特别是构建数字图书馆分布式基础业务平台,同时带领全国各地图书馆加强基于全媒体、多终端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总体来说,希望到“十三五”末能够基本建成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相适应的国家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在具体工作层面,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技术方面,进一步强化新技术的融合应用,特别是推动网络及软硬件平台的提档升级。其中一个工作是构建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实现省级图书馆和市级图书馆专网互联工作。通过网络建设,让更多的图书馆包括更多的县级图书馆能够接入到数字图书馆网络,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和资源合理调度。另外,对现在数字图书馆平台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升级,未来要特别加大对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包括像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希望通过更多的新技术应用,对用户、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这也是提升我们服务率的一个重要举措。

  第二方面,我们要进一步丰富公共数字资源共享,加大资源保障。一方面建立专题化、特色化资源库,特别是围绕图书馆馆藏,以图书馆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为依托,开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精品资源对接,同时,我们也考虑要针对特殊群体文化需求,定制各具特色的精品的数字文化资源。依托信息技术发展,特别是视频快速传播,我们也引人慕课,成为图书馆资源服务重要内容。另一方面,除了加强建设之外,注意对于已建设资源的整合,建立覆盖全国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全媒体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可以一站式地检索全国图书馆数字资源,方便读者发现、利用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内容。

  第三方面,我们要打造多元化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提高服务效率。一方面加大对于整个服务的宣传,依托现有的包括网络书香、春雨工程等,特别对基层尤其贫困地区图书馆、基层文化站等给予更多的资源倾斜,让中西部地区图书馆以更多方式获得更多的数字资源。另外,加速服务模式创新,特别是针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建立国家数字图书馆互联网+移动平台,让全国省级图书馆、市级图书馆甚至具备条件的县级图书馆都具备在移动互联网上开展服务的能力。另外,加大对特殊群体的服务力度,保障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尤其是对于我们的残障人士包括其他弱势群体能够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

  第四方面,在工程建设中,我们要加强监管,加强统筹,完善工程建设保障体制。一方面要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其他工作项目统筹协调,尝试探索谋求与文化博物馆、美术馆等其他文化机构合作,把更多的文化精品通过信息化技术展现给社会公众。加强数字图书馆标准宣贯使用,数字图书馆标准的开放、宣贯,是将来能够开展数字资源共建共享非常重要的基础,我们也在利用各种培训、利用各种渠道加强标准在整个图书馆建设中的使用。同时,要加强监督评估,引入内部评价制度,加强与专项资源使用,同时,要与群众文化需求导向结合,引入第三方评估。整个目标是在图书馆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让公众能够获得更满意的文化服务。

  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主持人 喻剑南:

  感谢魏大威副馆长。下面,请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罗云川介绍落实《“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的相关安排。

  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 罗云川

  按照雒树刚部长关于公共数字文化工作要让基层群众感到便利、丰富、选择性强的指示要求,加强整合升级,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云,面向基层群众提供菜单式、点单式、预约式一站式文化共享超市服务。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功能,整合升级。推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云。根据规划要求,“十三五”期间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拟在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建设基础上,总结上海文化云等地方服务云实践做法,加强统筹整合,改版升级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云,进一步整合汇聚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合作共建单位以及社会力量提供的数字文化资源,形成资源点播、共享直播、活动预约、场馆导航、大数据分析,资源点播开设艺术世界、少儿乐园、健康养生等专栏,实现想看什么就点什么。共享直播包括直播预热、实时直播、直播互动、直播回看。活动预约整合文化馆、图书馆等发布的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当地群众可线上预约、线下参与。场馆导航整合发布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对外开放的场馆信息,当地群众可定位导航预订。大数据分析提供用户活动画像。33个省级数字支撑平台升级改版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云。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云统一标识与标准,重点加载本地资源,开发本地特色文化,开展大数据采集,开展公共文化云服务。具备条件的市县可开发本地数字化平台,与国家和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云对接。不具备条件的,可直接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云开设服务专区,开展本地化服务。2020年力争实现公共文化云服务覆盖全国,深入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十三五”其末,50%以上市县级文化馆提供数字文化服务。

  二是优化结构,提升质量,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云资源。截至“十二五”末,文化重点工程累计形成532TG数字资源,“十三五”将达到1000TG。第一,重点建设以文化艺术普及和基本公共文化艺术相适应的体系,涵盖艺术实践、知识讲座、实用科技、健康生活等内容;第二,针对不同群体文化需求,定制惠民资源、少儿资源、社区服务资源、精准服务资源等面向特定人群的数字文化产品;第三,建设一批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点、具有较高历史、人文、科学价值的数字文化资源,并进一步加大少数民族双语资源建设力度。

  三是创新模式,下沉基层,打造一站式文化共享超市。“十二五”以来,文化共享工程引入中国文化新媒体渠道,并以文化共享直播为重点进行了升级,“十三五”期间计划加大共享直播力度与覆盖面,对全国性公共文化项目进行直播推广。联合全国各级文化馆实施百姓大舞台品牌项目,将各地举办的地域特色突出、区域影响力强、百姓喜闻乐见的优秀群众文化活动及时搬上云端,创新活动即资源的数字资源生产供给新模式。结合边疆万里行文化建设,中西部贫困地区公共数字文化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军民融合发展等项目实际需求,按照有网络、有设备、有资源、有人员、有活动、有评估的六有标准,在沿边、沿海18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定制部署完全共享边疆超市不少于一万个,并推出文化共享扶贫超市、文化共享补给超市等不同类型的超市,持续提升服务效率。

  以上是我的发言,谢谢大家!

  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主持人 喻剑南:

  感谢罗主任!下面张志清副主任介绍古籍保护相关规划情况。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 张志清

  2017年8月7日,文化部印发了《“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规划》,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具体负责推介全国古籍保护业务工作,下面就规划落实情况向大家作个简要汇报。

  《“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规划》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等有关精神制定的,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五、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围绕中央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部署要求,按照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以普查登记为基础,以分级保护和揭示利用为重点,不断提升古籍保护水平,确保发挥古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真正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为指导思想制定的。

  “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有六个方面:

  第一,到2020年,全国古籍资源和保存状况基本摸清。主要指标是到2020年完成古籍普查登记的古籍收藏机构的数量达到2000家,出版《普查登记目录》的古籍收藏机构的数量达到200家,古籍普查数据的发布达到72.6万条。

  第二,国家级省级珍贵古籍保护状况明显改善,实施一批珍贵古籍修复项目。主要指标是到2020年,珍藏古籍的修复数量达到350万叶。

  第三,完成一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古籍影印出版工作,珍贵古籍缩微复制和数字化成果显著,古籍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和社会教育的作用更加彰显。具体指标是在2020年完成和发布古籍数字资源达到7万部;影印出版古籍数量达到1.5万部。

  第四,古籍保护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专业水平明显提升。主要指标是在2020年培训古籍收藏单位从业人员达到1万人次。

  第五,制定建设、立法工作和标准规范有较大进展;主要指标是制定出台古籍定级、存藏、修复、数字化等行业技术标准数量达到15部。

  第六,社会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古籍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规划》进一步列出了六大项重点任务和完成的具体要求:在基本完成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方面,特别强调了将宗教活动场所藏书、雕版等纳入普查范围,鼓励民间收藏机构按照规定登记所藏古籍,重点对北美、欧洲等国家存藏的中华古籍进行调查。《规划》强调继续出版《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推进《中华古籍总目》和《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的编纂出版工作。《规划》强调促进古籍普查数据在全国范围内的开放共享,建立中华古籍综合信息数据库,及时与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相关机构进行数据对接工作。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主持人 喻剑南:

  感谢张志清副主任!请艺术司吕育忠副司长介绍文化部围绕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组织国家艺术院团开展创作和演出活动的相关情况。大家可能还印象深刻,上个月29号,在这里召开了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发布会,在那次发布会上,十个院团主要领导和部分剧目主创团队在这跟大家见面。演出季已于9月8号正式开幕,可谓精彩纷呈,好戏连台。雒树刚部长对演出季活动非常重视,让我们邀请各位媒体朋友走进剧场观看、检验院团这几年创作的成果,并帮忙把院团活动宣传好、报道好。下面请吕育忠副司长给大家介绍相关情况。

  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 吕育忠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文化部提前谋划,精心组织,将"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列为年度创作主题,在9家直属国家艺术院团年度创作计划中进行重点部署和安排。具体剧目情况为:

  国家京剧院重点创作京剧《横空出世》,并对已经公演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西安事变》和《党的女儿》进行进一步打磨提高。中国国家话剧院重点创作话剧《谷文昌》。中国歌剧舞剧院重点复排经典民族歌剧《白毛女》和《小二黑结婚》。中国交响乐团重点创作《"龙声华韵"——"经典与新创"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专场交响音乐会》。中央歌剧院重点创作民族歌剧《玛纳斯》和歌剧《红色娘子军》,并对已经公演的歌剧《红军不怕远征难》进行修改提高。中央芭蕾舞团重点创作芭蕾舞剧《敦煌》,并对已经公演的芭蕾舞剧《鹤魂》进行打磨提高。中央民族乐团重点创作民族音乐会《丝绸之路》。

  这些剧目都是近两年、特别是2017年国家艺术院团全力投入创作的重点项目,代表文化部组织各院团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话剧《谷文昌》的创作过程中,剧组人员多次奔赴东山县创作采风,导演白皓天更是先后12次赴东山体验生活。民族歌剧《玛纳斯》剧组5次来到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登上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走到柯尔克孜族群众中去深入体验生活。

  芭蕾舞剧《敦煌》导演费波带领剧组在甘肃敦煌生活了3个多月,系统学习敦煌知识,深入了解当地风俗习惯,观察当地风土人情,向敦煌艺术的专家请教,向传统文化学习,力求作品体现出中华民族气魄。

  中国交响乐团在《“龙声华韵”——“经典与新创”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专场交响音乐会》的创作过程中,多次赴云南红河和闽南地区,建立创作基地,长期深入采风,推出了《哈尼交响》和《南音交响》。

  文化部在创作排演和演出推广等各个环节加大投入,组织行业专家对各院团给予智力支持,确保各院团拿出高质量作品,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在9月8日举行的2017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开幕式上,演出了反映优秀共产党员、县委书记的先进代表谷文昌的话剧《谷文昌》,该剧由真人真事改编,歌颂了福建省东山县原县委书记谷文昌“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坚定信仰、公仆情怀和担当精神。演出当晚,不少观众被谷文昌的事迹感动落泪。演出季将一直延续到党的十九大召开前,京剧《横空出世》、交响乐《“龙声华韵”——“经典与新创”》、民族歌剧《玛纳斯》、芭蕾舞剧《敦煌》、民族音乐会《丝绸之路》等作品将陆续登台亮相。

  文化部将继续引导各院团加大对"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作品创作演出的重视,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拿出优秀作品向党汇报,接受人民的检阅。同时,文化部还将在湖北宜昌举办第五届中国诗歌节(昨晚已成功举办了开幕式文艺演出),在北京举办2017年全国小剧场戏剧优秀剧目展演、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中国戏曲文化周等文化活动,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艺术氛围,文化部将在湖北宜昌举办第五届中国诗歌节,昨天晚上已经开办了开幕式以及文艺演出。在北京还将举办2017年全国小剧场戏剧优秀剧目展演、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中国戏曲文化周等文化活动。

  以上就是我的介绍,谢谢!

  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主持人 喻剑南:

  谢谢吕育忠副司长。下面进入媒体提问环节。依照惯例,请各位记者朋友提问前通报一下所属的媒体单位。

  中国青年报记者:

  刚才介绍了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现在我们这项改革是不是说明之前那套制度在这么多年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我们要改革,这个领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我们改了之后,会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第二个问题,请教一下国家图书馆的同志,国家图书馆在这方面有没有相关的改革?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副司长 陈彬斌: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

  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是我们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推进的。第一,改革方案由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反映了改革进入深水区。大家对公共文化机构的期盼或者你心目中的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是什么样子,从我们借鉴国际经验各方面来看,我们觉得应该是政府支持,但是管的不应该很僵化要有活力。第二,这个机构能够及时、迅速的了解受众的需求,并且作出反应,提供受众需要的一些服务和产品。第三,这个机构运行应该是高效的,投入产出是节约的,同时,提供的服务是优质的、现代的。每个普通老百姓希望身边的公共文化机构应该是这样的。     

  至于说我们的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我刚才在发布中提到了主要是通过配套政策措施,比如我们赋予改革的单位更多的人事和财务分配方面的自主权,让单位也有积极性来推动改革,同时,他有了自己的话语权、决策权之后,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群众服务上来。    

  这个改革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理顺政府、市场、文化机构之间的关系,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通过改革能够达到几个好处,我觉得都显而易见:第一,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政市分开、管办分离,也就是我们想的公共机构是政府支持但是管的又不僵化。第二,有利于扩大公共文化机构的决策和监督范围,理事会里面本单位以外的人要占多数,也就是我们的群众代表、社会各界代表要占到多数,他要参与到机构的很多事情的决策中来,这个机构服务的方向、内容设置等就会相应地发生很大变化。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党的领导,使公共文化机构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阵地作用得到继续加强。    

  最后一个问题是我代国图同志回答一下,这项改革有一个目标,到2020年分两期推进,我们部党组特别是雒部长非常关注这个事情,他要求国家级公共文化机构要动起来,我这里也可以给大家透露一下,我们近期将和这些机构一起商量推进国家级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有什么进展情况,我们也及时跟各位媒体沟通。谢谢!

  人民日报记者:

  提问张志清副馆长,我们知道,古籍普查是古籍保护的基础性工作。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现在古籍普查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如何让公众共享我们的普查成果?谢谢!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 张志清 :

  古籍普查工作从2011年开始推进,到现在取得的成果还是比较显著的。一是到“十二五”末,普查已经完成了74.25%,2006家古籍收藏单位完成的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占预计总数的70.78%。登记数据达到200多万条。我们建设了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对社会公开发布,出版了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我们本着全面公布的原则,将该目录放到网上对社会公布,在国图网站、古籍保护网包括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上都能够检索到。

  在国家各类文化遗产的普查结果中,古籍的公布应该说比较早,数量也比较大。当然,现在结合出版,量越来越大,大概每半年就要公布一次。现在我们也出版了119家古籍收藏单位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大概有57册的样子。普查登记目录之后,我们将按照省来分类汇总,编纂中华古籍总目,总目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国图卷,已超过100万册,另一部分是分省卷,像现在启动的天津卷,还有少数民族语文文字的普及,按照语种分,比如水书卷等等,现在都已经启动了。特别是西藏、新疆等边疆民族地区的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拿西藏来说,很多著名的收藏单位,像布达拉宫、大昭寺,过去从不对外开放,现在全部对外开放古籍普查结果,这是比较大的进展。国家民委在新疆也开展民族文字古籍普查工作。   

  “十三五”时期,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完善古籍普查登记管理制度,加大古籍普查力度,促进数字开放共享等方面来下工夫,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力争基本完成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雒部长给我们提了明确要求,希望我们倒排进度,抓紧时间完成。我们对这项工作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今后把所有古籍普查数据在校对完整之后能够全社会共享使用。

  中国文化报记者:

  这个问题提给魏馆长,您刚才跟大家分享了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一些具体情况。在落实《规划》进程中,有没有具体的时间表?我们有什么措施?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 魏大威:

  刚才前面关于数字图书馆“十三五”规划和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中都提到了关于对建设、提升数字图书馆的明确要求。下一步,我们已经结合落实前面几个重要规划,对“十三五”时期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作出了具体安排,在资源建设、技术应用等方面都制定了一系列具体、量化的工作指标。未来几年,我们重点从网络建设、资源建设方面加大向基层延伸服务,利用专网把数字资源传输到更基层的公共图书馆。在“十三五”时期,我们有信心在文化部的直接领导下,统筹推进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与其他数字文化工程发展,把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好。

  工人日报记者:

  这个问题提给白司长,今年3月,《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实施,其中也对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提出了要求,请问这次出台的《“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与贯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是如何结合的?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副司长 白雪华:

  谢谢您的提问!《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对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有一段非常明确的描述,刚才,我在解读规划时已经介绍了。我理解为还是在于《规划》的贯彻落实,我们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跟其他行业信息化建设有着本质的不同,主要是依托国家三大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进行推进。目前,从行政层面来说,我们已经初步建成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的公共数字文化网络,从行业分布来说,已经覆盖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具体到贯彻落实《保障法》的要求来说,就是要突出服务便捷、便民,突出服务效能。具体来说:

  第一项举措是实现顶层统筹、资源多样、终端便捷。顶层统筹,比如说三大数字文化工程,就像刚才罗云川主任说的,已经开发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云,等于一个平台,这是顶层统筹的一个具体举措。在资源建设上,我们有图书馆的电子书,有各类视频,如戏曲、非遗展示等,但是从供给主体来说,下一步,我们将不仅仅依托公共文化机构制作这些资源,而且要加大向社会采购的力度,实现供给主体的多样化。终端便捷,我们将改变依托传统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设置的电脑,而是随着信息化发展趋势,推动终端多样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云应用之后,让老百姓借助手机,可以随时随地下载各类文化资源、预约场馆等,推动多功能应用。

  第二项落实举措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宣传就是依托各位媒体加大规划的宣传力度,培训主要是加大对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

  第三项落实举措是加大督查。通过督查推动地方政府主体责任落实,我们一方面已经将公共数字文化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督查内容。另一方面,从今年开始,我们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公共数字文化年度考核工作,明年开始按照规划内容,把督查内容具体化。

  第四项是将规划内容纳入各类标准,包括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指导标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公共文化机构评估定级标准,已经把公共数字文化规划里所要求的内容纳入上述各类标准之中,使之更具有操作性和针对性。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谢谢!

  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主持人 喻剑南:

  感谢大家的踊跃提问。由于时间关系,本次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媒体朋友对文化部工作一如既往的关注和支持。